听说有人已经赚了几百万

“听说有人已经赚了几百万”,这是标准的焦虑触发咒语。在任何时代,任何新行当,任何新风潮下,都会听到这句话,它的主要功效是为了激发同业的阅读兴趣,点进来看一眼,但是副作用却很大,会让人非常焦虑。

比如说在公众号最为流行的那几年,我就退订了一个行业观察号。它的主要内容名就是报道公众号业态里的新动态,我原本的想法是了解一下大家都在干什么,可以用公众号做什么。但是,很快它的内容就变成了什么三篇文章涨粉100万,17岁女孩公众号导流年入千万,年度个人公众号融资记录诞生这样的东西。

天天看这样的内容,人就会逐渐恐慌起来。都是在写公众号,你看人家,你再看看自己。忍不住就要吟诗: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我就觉得我的心态变得不健康,本来是欢欢喜喜的一件事,却被搞成了单位里大家比拼业绩指标。所以,我就只能干脆取关,眼不见心不烦。

现在GPT流行,类似的话术又多了起来。什么利用GPT裁员70%瞬间扭亏为盈啦,什么第一个靠GPT赚钱的人已经出现啦,什么已经有人靠GPT赚了几百万啦,鸡血大合唱又回荡在网络世界的上空。

也不能说讲这些话的人心存恶意,只能说是望梅止渴人人都需要。一群人长途跋涉行军,路上口干舌燥,这时候就需要不断有人高喊:我看见前面有梅林!梅子都把枝条压到地上了!前面的人都已经吃上了!没人要去计较真不真,任何时候都需要鼓舞士气,提振精神。任何时候那么喊,也都能吸引路人注意力,壮大队伍。并且,人从来都是一种讲故事的动物,越是听人那么喊,也就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了信心—所以,这一次我的选择是对的!我走在了通往未来的正确道路上!

只有一小撮比较龟毛的人,比如说我,听到这些大喊大叫会觉得很上火。心中恶念丛生,恨不得立即拨打税务局电话,要求他们核查一下每一个数字后面是否有完税证明。但我这种人的意见无足轻重,毕竟一群人的目标就是往那个方向前进,讲故事传故事彼此打气是一种内心刚性需求,任谁也阻拦不了,谁也改变不了。

后来我想到了武侠片,一下子就想通了所有问题。你看传统武侠片里,总有一个年轻人背负血海深仇,然后去拜一个白胡子怪老头为师。中间冬练三九、夏练三伏的部分,总是用一组快速剪辑的镜头一晃而过,全程大约1分钟。等到最后神功大成,回去复仇的时候,就会有很详细的镜头表现每一拳每一脚,时长一般不会低于15分钟。

什么意思呢?那就是说,人们往往只能通过效果去理解和认识一件事,不大喜欢通过原理和机制去理解一件事。极少有导演会在1小时45分的宝贵时间里,拿出30分钟去表现如何学习和练习功夫,除非是《少林搭棚大师》那种电影。但是,要他拿出30分钟来拍这个功夫如何打人,具体打下去有什么效果,那么他不会有丝毫的犹豫。现在讲解介绍GPT,大家没什么兴趣听,听也坚持不下去。你换了讲GPT能赚多少钱,具体到用这些钱买了什么游艇,什么别墅,一说这个大家就竖起了耳朵。

所以我是这么理解的:在网络上的资讯,可以粗略分为流行资讯和专业资讯两类。流行资讯永远都在讲故事,讲奇迹,讲效果,讲日进斗金别墅游艇会所嫩模,刺激的是你的血压心跳。但是专业资讯很少,你得花时间去找,找到之后你还得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,内容枯燥无味,但是一般都还有效,能够指导你的实践,刺激的是你的大脑回路。

想要自找焦虑,那么就去看流行资讯。从光明会蜥蜴人在统治世界,到一颗精子凭借半页PPT融资8000万美金,一直到AI明天让你下岗超级病毒蓄势待发,你看就好了,看完绝对焦虑。想要自找苦头,那么就去看专业资讯,它一般说的都是事实,事实都很坚硬,你需要花时间去一点点啃,所以你没什么心气和时间放飞心情,畅想未来。

写到这里,微信一声响,我的一位老哥又发来条视频,内容是一个穿西装打领带的汉子正襟危坐面对镜头讲GPT Plugin如何牛屄到开裂,如何超乎大家的理解。我回了下面一段话给他:

“你本身有能力听英文看英文,那么为什么还要看这些二手消息?如果他真的懂,那么现在他要么忙于开发调试自己的模型,要么用自己的真实产品作为范例在做讲解,怎么可能有什么余暇时间拍视频给你看?而且还是让你看和他不相干的GPT有多牛屄?”

说完,他就再也不理我了。